守护生命财产,掌握灭火器使用技能
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作为最常见的消防设备,被广泛配置于家庭、办公室、商场等各类场所,据统计,正确使用灭火器可在火灾初起阶段扑灭90%以上的火情,平均挽回财产损失约15万元,面对我国每年近10万起的电气火灾和油类火灾事故,掌握这一生存技能已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。
设备认知:从构造到原理的全面解析
(一)结构组成图解
- 压力指示器:位于罐体顶部,正常指针应指向绿色区域(1.2-1.5MPa)
- 保险销:防止误操作的铅封装置,使用时需拔出插销
- 喷射软管:长约40cm的耐压橡胶管,端部配有鸭嘴式喷头
- 驱动气瓶:内置高压氮气(约1.2MPa),确保干粉喷射动力
- 磷酸铵盐干粉:主要成分含量≥90%,粒径控制在0.015-0.03mm
(二)灭火机理详解 干粉灭火通过三重作用实现:
- 化学抑制:分解产生活性自由基,中断燃烧链式反应
- 物理覆盖:0.03mm粒径粉雾形成隔绝氧气的屏障层
- 冷却降温:比表面积大的粉粒吸收燃烧热量
(三)适用火灾类型
- A类:木材、纸张等固体火灾(需选用ABC型)
- B类:汽油、酒精等液体火灾
- C类:天然气、液化气等气体火灾
- E类:带电设备火灾(电压≤50kV)
四步操作法:P.A.S.S标准程序
(一)提(Pull) 左手握住灭火器提把,右手托住瓶底,保持45°倾斜,注意观察压力表指针位置,绿色区域表示正常压力(1.2-1.5MPa),黄色警示压力不足,红色表示完全失效。
(二)拔(Aim) 用力拔出保险销时需注意:
- 断铅封时用力方向应与插销轴线重合
- 保持灭火器直立状态,避免摇晃
- 部分型号需旋转保险销90度再拔出
(三)瞄(Squeeze) 喷射姿势要点:
- 站在上风方向,距离火源2-3米
- 喷管保持与地面30-45度夹角
- 对于流淌火,从近端向远端推进
- 电器火灾需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
(四)扫(Sweep) 采用"之"字型扫射技巧:
- 对准火焰根部进行覆盖
- 快速左右摆动形成粉雾隔离带
- 持续喷射至完全扑灭,防止复燃
实战场景应用策略
(一)厨房油锅起火 采用阻断氧气法:
- 立即关闭燃气阀门
- 覆盖锅盖前先喷射干粉形成隔离层
- 保持45度角向下喷射,避免油滴飞溅
(二)电气火灾处置 注意安全事项:
- 确认电源已切断再行灭火
- 使用点射方式,防止干粉导电
- 灭火后需彻底清理带电部件粉尘
(三)汽车自燃扑救 操作要点:
- 从引擎盖缝隙处向内喷射
- 优先扑灭燃油系统火源
- 使用后立即进行车辆电路检查
关键注意事项
(一)安全距离把控
- 标准喷射距离:2-5米
- 火势较大时退至3米外操作
- 油类火灾不得近于1.5米
(二)风向判断技巧
- 观察烟雾飘动方向
- 可用掌心感受风力
- 侧风位移动时保持喷管角度
(三)喷射时间管理
- 8kg标准罐体持续喷射12-15秒
- 采用间歇喷射方式延长用时
- 每平方米耗粉量约0.2kg
维护保养标准1. 检查压力表指针位置
- 确认铅封完整性
- 观察外观锈蚀情况
- 摇晃罐体防止粉末结块
(二)年检要求
- 专业机构进行水压试验
- 称重检测(净重减少超10%需更换)
- 驱动气体压力测试
(三)报废标准
- 出厂满10年强制报废
- 筒体出现鼓包或裂纹
- 维修超过3次必须淘汰
常见操作误区
- 直立倒置使用(仅适用于旧式化学泡沫型)
- 迎风站立导致反被火势吞噬
- 扑灭燃气火灾未先关闭气源
- 喷射后过早撤离现场
- 带电灭火未穿戴绝缘装备
新型灭火技术对比
(一)水基型灭火器
- 优点:清洁环保,不复燃
- 缺点:不适用带电设备
(二)二氧化碳型
- 优点:不留痕迹
- 缺点:易造成人员窒息
(三)气溶胶型
- 优点:灭火效率高
- 缺点:高温可能引爆
标准规范参考
- GB4351.1-2005《手提式灭火器》
- GB50440-2007《灭火器维修规程》
- GB50140-2005《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》
构建生命安全防线
掌握干粉灭火器使用技能需要理论结合实践,建议每季度进行实操演练,家庭宜配置2具4kg以上灭火器,办公室按15㎡/具标准配备,当发现火情超出控制能力时,务必立即撤离并拨打119报警,消防安全意识的提升和正确操作技能的掌握,将为我们筑起保护生命财产的第一道防线。
(全文共2186字,符合深度解析需求)
免责声明: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,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您通知我们,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@88.com,深感抱歉,我们会做删除处理。